在过去的几年里,我站采供血量以每年两吨的速度递增,不断的刷新纪录。与此同时,不合格率有所攀升,造成宝贵的血液资源浪费的同时,也增加了我站运营成本和一线员工的大量无效劳动。经统计分析,不合格血液中转氨酶超出标准占绝大多数。
为减少血液的报废,站里决定上血液采集前转氨酶初筛项目。为慎重起见,在站长封福江、书记王利民的总安排调度下,由副站长孙国栋带队,采血科、检验科唐、质控科与药械科负责同志一行五人先后到洛阳血站、衡水血站、沧州血站、天津血液中心进行了参观学习,每到一个单位,大家抓紧时间到采血车上实地查看转氨酶初筛操作及注意事项,仔细观看了用罗氏快速全血生化分析仪进行转氨酶的初筛过程、并详细咨询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回站后,进行细致的分析、讨论,写出了详尽的考察报告供领导参考。经过站领导批准,站设备、物品采购委员会与论证委员会开会讨论通过,对转氨酶初筛的材料消耗成本较低的半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公开议价采购。
2010年2月底,,在站里的统一安排下,对涉及初筛加项的相关岗位专业技术人员做了专场培训,体采科对检验岗位员工进行了生化项目转氨酶检测的系统培训,并委托厂方技术人员在操作现场逐一跟踪指导,主抓此项工作的孙国栋副站长和相关科室中层领导现场指导观摩。检验人员积极配合,认真学习,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较快的速度熟练掌握了相关技术操作和检验指标。实践中发现,虽然只是加了一项转氨酶检测,在现场操作时却像是把一个小型试验室搬到了采血车上。而更麻烦的是采血车的空间有限,所有的设备试剂材料都需要每天出发前临时准备。采血车上不像实验室设备可以相对固定,到采血地点后检验人员往往连厕所都没时间上就开始预热设备,往往献血者还是需要等一下。原来检验岗位相对轻松,可以帮助指导献血者健康征询填表和护士准备物品,现在反而是需要大夫和护士的协助才能保证较顺畅的采血流程。只是这样一来工作人员基本上没有时间吃饭了,往往是刚把饭菜热好,献血者就走到了自己的工作环节。等忙完了,饭菜也凉了再放微波炉里热。经常是热几次吃不到嘴里,一直到了下班的时候。辛苦和汗水不会白流,在站领导亲切关怀下,在职能科室和体采科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大家克服了新增的紧张繁琐的操作环节带来的种种困难和高强度劳动量,不到两周的时间里,外采人员已基本理顺操作程序与原操作流程的衔接,掌握了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的诸多注意事项。检测结果的准确率和精密度都很高,适应了外采工作的需要。
为了更好的保证血液质量,节约血液资源,这一次初筛加项使外采人员付出了很多,工作量增加了不少。但有领导的率先垂范,有兄弟科室的大力协助,大家没提任何要求,没有怨言和牢骚,反而在在操作日以娴熟的基础上,开始主动酝酿作业指导书和程序文件的修订。体采科领导也及时和大家沟通,整理出了固定设备、列出消耗品清单、固定人员负责领取质控样品、把纪念品送上车等措施改进管理,尽可能为大家创造工作便利。
从近两周的数据对比来看,初筛与复检的对比符合率在98%以上,完全实现了预期目的。该项目的开展,提高了成品血液合格率,大大减少血液报废率。在有效保障供血的同时,减少了一线职工多个环节的无效劳动,为满足我市不断增长的临床血液需求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也增加了献血者对献血工作的理解,对下一步献血招募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也使我市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再上新台阶,书写了血液质量管理新的篇章。
(孙立明、李芳、张则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