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5月02日
| 本站首页 | 信息公开 | 新闻中心 | 服务指南 | 志愿服务 |

 以文化助血站发展利器

——记邯郸市中心血站文化建设纪实

 

 文化是一种传承、一种思想、一种发扬,更是促进包括各项事业在内的人类发展的无穷力量。这也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文化建设的实质内涵。2009年以来,我们认真分析国内无偿献血事业现状和当时的全市无偿献血形势,反复探讨血站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定位和使命,以及血站的整体状况和干部职工的思想意识观念,意识到加强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市卫生局局长周海平等领导的多次关心和指导下,邯郸市中心血站本着以文化促思想,以思想促理念,以理念促行动的“三促”及入目入耳入心的“三入”原则,由理论到实践,由形象到心灵,循序渐进地开展了单位文化建设。逐步形成了以“六为站训”为统领,“八项文化”相辅相成,协同发展的血站特色文化。通过这一特色文化的形成和深入,有效地促进了无偿献血及血站整体工作的开展。

文化促血液事业发展

早在2009年下半年,邯郸市中心血站新一届领导班子审时度势,认真分析了当时的全市无偿献血形势,以及血站的整体状况和干部职工的思想意识观念,做为社会组成细胞的血站,初步感到要想促进血液事业发展,必需要加强文化建设。“文化建设不是可有可无的表面文章,而是统一思想、凝聚智慧的重要力量。”邯郸市中心血站站长封福江说,文化建设对血站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血站承担着保障全市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职责,但由于日常工作单调、重复、枯燥,加之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血站各项事业发展一度较为缓慢。“必须通过文化建设凝神聚力,转变作风,攻坚克难,加速发展。

近年来,邯郸市中心血站把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提出了加强文化建设的总体设想,经逐步完善、提炼升华,形成了“六为站训”与“八项文化”相辅相成、交相辉映、独具特色、内容丰富的血站文化体系,推动献血事业步入了持续健康和谐的发展轨道。

 

六为站训 文化精髓

无论是献血志愿者,还是普通市民,当你初次步入邯郸市中心血站的大门时,往往会被扑面而来的文化气息所震撼。将传统经典与现代文化巧妙融合的“六为”站训就镶嵌在东楼外墙上,不经意的一瞥也许会勾起你探究其丰厚文化内涵的兴致;展厅、楼层、走廊等都充满了文化意蕴,让观者不觉驻足流连。

德为本、才为进,善为上、艺为立,和为贵、责为天”,六为站训是邯郸市中心血站文化建设的理念和精髓,它从我国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蕴含了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做人要“德、善、和”,做事要“才、艺、责”。虽然仅仅6个字,但都取自于我国传统的儒道法诸家思想,诠释了人的天性、本性、能动性等各方面。“德、善、和”的做人准则,促使人们对人生观、价值观进行全面审视,自我对标,自我定位,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形成积极健康、奋发向上的人生取向。“才、艺、责”的做事准则,要求人们在做事、做好事、做成事上下功夫,形成争先恐后、创先争优的价值定位。“六为站训”规范了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使之行有方向,动有规矩,做有目标,学有规范。

八大文化促血站发展

围绕“六为站训”,血站还逐步强化了“八大文化建设”。即展厅书画文化、楼层传统文化、走廊名胜文化、大厅山水文化、荣誉室站志文化、活动室健康文化、站服形象文化、站歌灵魂文化。“八大文化”相辅相成、各具神韵,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展厅书画文化。围绕无偿献血主题,向邯郸市书法界、诗词楹联界、摄影界及社会其他方面共征集了100多幅作品,配以具有中国传统色彩的展厅布局,形成了鲜明的特色文化。展厅中展放的书有“架起生命的彩虹”的和氏壁造型的展架,更体现了浓郁的赵国文化色彩。

楼层传统文化。精选中国传统文化中老子、孔子等名人名家的至理名言,以及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经典名句,邀请名家以书法作品形式制作成标牌,悬挂于楼层的墙壁上,使大家在领略书法匾牌文化气息的同时,又在潜移默化中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自觉规范自己的做人做事行为。

走廊名胜文化。沿着走廊台阶而上,墙壁上悬挂了制做精美的国内外特别是邯郸本地名胜古迹的图片。楼层交界处的展牌上还书有日常管理中的准则和警句名言,使大家工作之余漫步在走廊时,就能欣赏世界各地著名的名胜古迹,既开阔视野,又陶冶情怀,做到了紧张烦琐的工作与闲情逸致的名胜一动一静的有机结合。

大厅山水文化。走进血站业务大楼的大厅,展现在面前的是一幅山水交融的图画。右边的泰山与左边的黄山绵绵相连,喻意祖国的大好河山。泰山山体上写有“五岳独尊”四个大字,其喻意为:世间大自然界与人生小自然界的内在联系,泰山为五岳之尊,人生的功名、利禄、金钱、亲情、健康这五大方面中,以健康为首,且血液是生命之源,提示大家要把保证人民健康放到突出位置,努力做好血液工作。西边的黄山,由于其雄奇险幻的景色,被世人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并有“看罢黄山不看山”的美誉。山体上题有“和光同尘”四个篆字,由封福江站长亲自选词并题字。这出自于老子《道德经》第四章中“和其光,同其尘”语句的几个字,意指溶和世间光明圣洁的事物,使万般事物和合永存,象征着血站干部职工和睦团结,并聚集大家的聪明才智,促使输血事业的发展。在这山水文化中最为突出的是大厅东侧墙上悬挂的五幅伟人像,居中而正视的毛泽东主席画像,威严而和蔼地注视着祖国的大好河山,喻意在指点和教育着血液工作者,要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

荣誉室站志文化。展示了血站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各个时期的大事记载及领导视察、友好交流等珍贵图片和各种荣誉奖牌,使全站干部职工能够系统了解血站的创业、壮大、发展史,铭记披荆斩棘的艰辛岁月,珍惜今天的辉煌业绩,增强发展的信心和力量。同时,血站还建设了图书阅览室,购置了文学、业务、管理等10多类图书和报刊杂志,为干部职工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浓厚的学习氛围。

活动室健康文化。为确保职工身体健康,建立了宽敞适用的职工活动室,配备了各种室内运动器材和用品。定时组织职工到活动室进行锻炼活动,并有专人负责对各类运动的具体指导。利用这一活动空间,不仅增强了职工体质,也在健康的体育活动中释放了职工的工作压力,同时,也增进了职工间的友谊。

站服形象文化。为加强职工的形象建设,打造良好的职业形象,根据血站的工作实际,为职工统一制作了款式庄重、色调适宜、美观大方且体现血站职业特点的工作装,使职工时刻强化职业意识、单位意识、形象意识,增强主人翁意识及干好工作的自觉性。

站歌灵魂文化。本着入目、入耳、入心的文化建设目标,血站结合自身特点,制作了热烈欢快而奋发向上的血站站歌《架起生命的彩虹》,“采集人间的真情,储存爱心的赤诚”,“携手时代的文明,追赶进步的征程”。真情涌动的旋律激励着全体干部职工以无限的爱心和赤诚,投入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光荣事业中。

文化撑起事业魂

为使血站特色文化入目入耳又入心,邯郸市中心血站要求干部职工在行动上切实做到“三心一意”,即:克服懒惰思想,切实树立进取心;克服麻痹思想,切实树立责任心;克服浮躁思想,切实树立平常心;克服安逸思想,切实树立发展意。在服务上切实做好“四个围着转”,即:行管科室围着生产科室转,生产科室围着采血科室转,采血科室围着献血人员转,一切围绕临床用血转。在精神上切实树立“四比一精神”,即:比精细精一分,比重任重一两,比优秀优一点,比先进先一步。

依托血站文化理念,将文化建设转变为生产力。2009年以来,邯郸市无偿献血量以每年两吨的速度递增,各项业务指标都取得较大增长。在采供血上,提出并履行了“三个结合”、“四个在上”的采供血长效机制建设理念,即储血与备血相结合、淡季与旺季相结合、常态与应急相结合,以及在情感上下功夫、在宣传上做文章、在自身上挖潜力、在活动上建平台,使全市的血液采供步入了急时不急、淡季不淡、平稳有序的良性运行轨道。在全国不少地方此起彼伏的“血荒”声中,邯郸市仍做到了平稳有序供应。去年,全市无偿献血量达26.8吨,在临床用血持续增长的情况下,仍做到了保供血、血液质量“零缺陷”,献血人员零投诉,没有出现“血荒”现象。2010年,邯郸市第五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荣获市“AA”级和谐单位称号,2011年度荣获省“AAA”级和谐单位称号。

高扬文化的风帆,邯郸市中心血站这艘生命之舟,正劈波斩浪,向更高更远的目标奋力前行。 



上一篇:血站召开作风纪律整顿暨廉政工作专题会
下一篇:荷泽血站同仁来我站考察

邯网备字:0560002008328680